【經濟日報╱記者 傅沁怡】 2008.06.27 02:37 am
不保本連動債主要特點是投資時間短、投資報酬率高,在過去幾年股市多頭時,這項商品曾經風光一時。
不談買進賣權、賣出買權的複雜名詞,用比較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不保本連動債,假設IBM股價為100元,保守型投資人阿丁看好IBM未來發展,且在研究股價歷史線圖後發現,過去十年IBM股價大多高於80元,就算股價短期跌破80元,也會很快反彈回來。
阿丁融合他對IBM股票走勢的看法及風險報酬的需求後,和投資銀行訂定一個合約,在目前IBM股價100元的情況下,如果一年後合約到期時,IBM股價在80元以上,合約便自動失效;要是到期時IBM股價低於80元,阿丁就必須要以每股80元的價格買進IBM股票,金額為100萬美元。
相對於一年後可直接按市價買股票,這個合約其實讓阿丁承受相當大的風險。因為到期時IBM股價不管是120元、110元、甚至81元,因為合約失效,對阿丁都沒有影響;但萬一到期時IBM股價跌幅超過20%,問題就來了。假設IBM股價腰斬,跌到只剩50元,一般投資人可在此時用市價50元買進IBM的股票,100萬美元可以買進2萬股;但阿丁受合約限制,必須以80元買進IBM,100萬美元只能買到1萬2,500股。
上述情況下,阿丁花100萬美元買的IBM股票,市值只有62萬5,000元,投資報酬率為-37.5%。且IBM股價跌愈多,阿丁的損失會愈大。
看起來,這樣的合約對阿丁只有壞處,阿丁為什麼還要和投資銀行訂定這樣的合約?這是因為,投資銀行和阿丁事實上都知道阿丁承擔了IBM股價下跌的風險,相對也應該得到合理的報酬來補償可能承受的風險。
於是,在這個契約中,投資銀行可會答應於期初給阿丁每股2元的報酬,來補償阿丁承擔的風險,也就是阿丁在這個連動債交易的期初,可以先領到2萬5,000元的報酬。
因此,阿丁是賭上股票大跌可能造成損失的風險,去賺取2.5% 的報酬,如果到期時IBM股票高於80元,阿丁就賺進這2.5%的收益;要是IBM跌破80元,阿丁必須以高價買入股票,但至少也可取得部分股票。
如果阿丁覺得2.5%不夠,想多收取補償金,調整合約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增加合約的風險。
舉例來說,可以把比價的時間由一年延長至兩年,透過拉長合約時間來增加不確定性;另一種方式是調整價格,像是把到期比價的IBM股票價格拉高至90元,因為IBM一年後跌破90元的機會一定大於跌破80元。又或者,投資人可以更換連結的股票標的,由股價較穩定的IBM,換成價格波動較大的其他股票。
阿丁和投資銀行簽的合約,其實就是不保本連動債的基本架構。但是銀行在賣不保本連動債時,會收取通路服務費,且通路服務費一般是出自連動債價值。假設通路服務費是2%,那麼銀行可能在假設獲利是5.5%的前提下,只付阿丁3.5%的利息。
可是,考慮一般沒有風險的1年期定存就可以付3%的利息,阿丁如果承擔風險卻只多拿0.5%的利息,對阿丁來說完全沒有誘因,因此銀行必須選擇波動較大的連動標的設計產品,同時拉高風險和獲利率,這也是投資人(阿丁)購買連動債前,必須考慮清楚的盲點。
2008年6月30日 星期一
[+/-] |
透視連動債》不保本型 看準牛市才投資 |
[+/-] |
200806連動債效益追蹤-中國信託篇 |
如果你現在在各大投資散戶群聚的論壇發言”連動債的績效都很差…,”一定會引發諸多同好與受災戶的共鳴,群起攻之。但是仍舊無法改變連動債投資失利的事實。而且這評論似乎像是一時的意氣之說而過於武斷,因為銀行理專一定會委屈的告訴你,不同的投資趨勢與投資主題都隨著世界的轉動而變化,同時也會拿出一堆提前獲利出場的連動債標的做為佐證,只要慎選標的一定有很高的機會可以獲利。證據放在眼前,的確不容忽略。
問題是,每一位理專介紹慎選之後的連動債,似乎都強調「獲利的機會很高」,卻不曾見過理專提出較為可信的統計數據來說明他/她們所推薦的連動債,真的都是慎重挑選後適合推薦給客戶。因為,連動債投資失利而嚴重虧損的案例,每天都會在媒體上出現也是不爭的事實。如果都是慎選推薦的標的怎麼又會發生事與願違的投資爭議?所以,我就進一步收集研究看看,連動債真的都是惡形惡狀,無一是處?還是會有令人驚豔的好東西。
首先,我們設定什麼是好的獲利績效目標?年化報酬率20%?40%?100%?那是可以灌水美化而且不切實際的夢話。「勝過通膨、打敗定存」就已經是許多人都做不到的目標。現在已經是高通膨的投資環境,除了美國聯準會為求刺激景氣,拯救經濟,走了險棋暫時忽略通膨威脅,一口氣降了利率到2%,許多的已開發國家、新興市場國家,都已經為了打擊通膨而升息。所以,我就拿歐洲央行的利率4%為據,做為無風險利率的比較基準,年報酬率大於4%就是可以接受的績效,愈多愈好。然後來統計看看銀行的報價網頁所揭露的連動債績效,發行1年以上,而年報酬率真的高於4%的連動債數目,當然,也順便統計一下達不到這個標準的連動債數目。
先看看中國信託的連動債報價網頁,它公開揭露337支該銀行所推售的連動債訊息,同時也公告關於「配息通知」、「提前到期通知」、「到期通知」的資訊。
在「配息通知」的公告標的共有124支,都可以在337支的產品列表中查詢到目前報價、累積配息等等基本資訊,也能夠點選進一步看見細項的重要條件。
在配息通知中,累積配息報酬最高的10支連動債,除了4233的標的之外,其它9支的連動債每年配息都有超過4%。
好像不錯是吧…,如果將淨值的變化也納入考量之後,這10檔連動債就僅有4821連動債的年報酬率,是貨真價實的有超過4%,4821同時也是10支連動債之中唯一淨值超過100%,而不是像其它9檔連動債雖然讓投資人賺了利息,卻從另一端賠了本金,總合計算反而是虧損的。
那4821連動債又是連結什麼標的?答案是2003年3月時,連結12支全球知名企業的股票,以最差的2支股價表現做為每年配息的計算因子。除了General Motors之外,每支股價至今都還有7%以上。(如果是在去年年底的時候結清相關股票,應該還能大賺不少錢…,偏偏是連動債的設計架構限制了投資獲利的幅度。)
有最好的10檔,當然也有表現不佳的連動債。其中最差的5檔,根本連一次的利息收入都沒有。若是保本連動債,只能讓投資人眼巴巴等著到期後贖回本金,當然,它們目前的淨值都是負值;而那些不保本連動債,將一直以刺眼的虧損比例,列在投資人的對帳單上。
2008年6月24日 星期二
[+/-] |
making sense of your finance 投資的第一項原則-了解你的投資標的 |
MoneySENSE-Investment Know-How是新加坡政府在2003年與金融業合作建置的全民財務知識推廣網站。從其架構內容來看,用意是其政府彙整並提供投資大眾金融與投資的常識,介紹金融商品與特色,當然也有風險意識的教育。其中有關連動債商品的介紹是透過2頁簡明扼要Term Sheet解說,讓投資人認識產品說明書的內容與專有名詞。在2頁的說明資料上,開宗明義就提醒投資人務必要了解自己的投資標的,再行決定是否要投入金錢,承擔風險。然後在左右兩側以說明方塊指引出相關的條款對投資人的義意與未來盈虧相關的影響。
投資人看完了這2頁的說明就能清楚連動債的特色並且胸有成竹的理性投資嗎?其實不然。我認為說明書的內容若是沒有透過專家解說(也就是具有投資經驗與財經知識或是立場公正的投資顧問,而你的銀行理專的話…參考就好啦…免得被套…),並且多樣化比較評估,投資人一樣是容易將資金投入到不適當的金融商品中。
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政府成立此網站的用心與立意,新加坡要成為國際金融重鎮,勢必也要讓其公民也具備充分的金融常識,成立網站讓公民便利取得相關資訊正是internet era 的優勢,也是新加坡資訊競爭力的強項。
台灣的金融事件層出不窮,除了一般民眾的警覺性不夠之外,政府的宣導與教育不足,沒有相關的政府資源讓民眾便利取得與諮詢,都是環環相扣的劣因。也有可能政府認為金融機構要做生意就有義務要教育投資人相關的常識,但是在利益衝突的情境下,由政府提供相關的資訊才是正確措施,公信力也能彰顯。
除了新加坡MoneySENSE網站之外,也推薦到香港證監會網站看看,除了法規與公開資訊之外,右上角有個InvestED的ICON,點選進去,就是香港證監會成立並維護的金融知識學習網,透過影音、動畫、文字等多媒體資訊,為香港公民說明投資理財的實用資訊,而且還有多國語言版本。
比較之下,台灣政府應該為公民所做的服務,尤其是金融領域,仍有極大的改善空間。
2008年6月19日 星期四
[+/-] |
連動債 銀行不得主動推介 |
連動債 銀行不得主動推介 【經濟日報╱記者李淑慧/台北報導】 2008.06.18 03:52 am
連動債糾紛從年初吵到年中,金管會對連動債的規範也愈來愈多,金管會昨(17)日發布新規定,國外有價證券若沒有100%保本,信託業將不得主動推介;即使100%保本,也不能推介給現有特定金錢信託以外的客戶。
也就是說,除非客戶主動上門、詢問某檔連動債商品,否則銀行理專提都不能提。若理專主動推介連動債給陌生客戶,事後發生任何糾紛,銀行都要全額賠償。
今年4月銀行公會已針對銀行銷售結構式商品訂出自律規範,要求連動債只能賣給曾經有操作期貨和選擇權交易經驗的客戶,或資產3,000萬元以上的客戶。
金管會昨天再發布「信託業辦理特定金錢信託投資國外有價證券業務應遵守事項」,規範範圍從連動債擴大到所有國外有價證券。
金管會官員表示,除了境外基金另有規定,連動債國外股票、債券、認股權證等商品,全部都要受到規範。
這項新規定要求,銀行銷售的國外有價證券,不得洽詢媒體公開宣導、刊登相關內容,也不能舉辦說明會、發布新聞稿。所有的說明書等資料,只能放在特定營業櫃臺。
發行國外有價證券(如連動債)的機構,如果說明有銷售對象的限制,例如「此連動債券設計複雜,建議不要銷售給自然人」,銀行業者就必須遵守,不能銷售給散戶。此外,如果商品的到期保本率未達100%,銀行業者就不能主動推介。
金管會表示,由於財富管理業務蓬勃發展,兼營信託業務的銀行多數是透過特定金錢信託幫客戶購買連動債及其他國外有價證券,且會向其客戶或一般大眾推薦。
不過,國外有價證券都是在國外發行,國內客戶不容易取得商品的資訊,因此,銀行業必須負起善良管理人的注意與忠實義務,例如國外有價證券如果限制銷售對象,銀行就不應該賣給一般客戶。
除非,國外有價證券發行機構,並未建議限制銷售對象,該商品也100%保本,銀行才能推介給現有的特定金錢信託客戶,但仍然不能推介給陌生客戶。
銀行局官員表示,政府機構很難用法律來規範複雜的交易行為,但連動債糾紛很多,因此以行政函示的規範來限制。如果銀行違反規定,除了被糾正,客戶所有的損失也要由銀行賠償。
2008年6月14日 星期六
[+/-] |
麻雀變鳳凰連動債…還剩14.74% |
麻雀變鳳凰…,這不是20年以前Richard Gere, Julia Roberts主演的愛情喜劇,而是目前連動債市場各通路可查詢到最低淨值的連動債,目前的參考價格是14.74(發行價100)。它跌的比石來運轉連動債更慘,但是它在媒體的知名度卻相形低調。幾個可能的原因:1、買的人不多,災情不至於慘到氣到讓投資人集結遊行抗議;2、再不然就可能是台北富邦的理專人員確實依照客戶屬性推售商品,願買認賠;3、台北富邦已經針對投資人提供合情合理補償方案。我個人認為是第一個可能性較大,因為此連動債去年9月份成立,時值7月的次貸風暴席捲全球金融市場,股災頻傳的氣氛下,能夠有勇氣在市況不佳掏錢投資的人應屬少數。如果這支連動債也是提早1年發行,搭上全球股市行情的末昇段行情進行推售,那近日走上街頭抗議的投資人應該會到台北富邦示威才是。
之前曾經提過,股票連結型的連動債,有許多是大行金融機構為了避險用途而設計發行。趁著市場流行的投資主題或是趨勢非常熱門之際,在一堆連結的股票當中安插幾支已經漲多的股票,倘若繼續飆漲,發行單位也繼續保有相關股票的獲利,僅分配一些個位數比例年息給投資人;如果股票小跌賠錢,那連動債的避險機制發揮效果,發行單位毫髮無傷,連動債的管理費照收不誤,但是投資人則受到連動債的避險設計所限制,只能分配很少利息;萬一股票大跌,超過避險機制的範圍時,此時鉅額虧損的風險全數轉嫁到投資人頭上。
我們還是來看看這份產品成立通知書,了解一下這支連動債的賣點為何?再讓你看看連結的股票的走勢圖,你就會了解到為何ELN總是暗藏玄機,報酬與風險是不對等也極度不公平。
不過這份從網路上GOOGLE到的成立通知書,應該與最原始的產品說明書版本有很多差異,因為它缺少許多產品說明書中常見的說明條款,包括:保本與否、觸及條件的應用條件、到期時本金的返還條件、誘人的情境模擬說明等等常見內容,尤其是不見最差可能損失全部本金的條款。當然,也不見風險告知的條款。這是刻意簡化內容避免爭議,還是說這是一份已經修正過的版本,不得而知。
這支連動債的連結標的是四檔與奢華產業有關的精品公司股票,產品成立通知書未提保本與否,我們就大膽假設這是一支不保本的連動債。因為這支連動債為期一年,有固定配息的條款,也有紅利配息的條款,同時也有一條觸及價格條款。另外、它設計了1年12次的提前配息觀察日,每月一次,而且逐季降低出場的門檻,只要表現最差的股價高於期初價的92%(第一季),87%(第二季),82%(第三季),77%(第四季),投資人就能拿回本金以及紅利,熬得愈久,領得愈多的機會好像愈高。如果它還有保本的設計,我一定會掏錢、借錢來買,因為這等於是無風險套利的好機會。
而「觸及生效水準」的50%條款,看不出有何特別之處,經驗告訴我,它一定用來當做下檔的界限值,如果最差的股票股價跌破了這個臨界值,投資人的到期本金多寡就與績效最差股價的跌幅綁在一起,做為到期拿到本金的比例依據。所以我直覺的認為,這又是一支法人避險、散戶承接的連動債案例,提供看似優厚的配息條件,但是埋藏著血本無歸的風險。
再從台北富邦提供給投資人的評價通知書來看,目前「麻雀變鳳凰」的機會已經因為CROCS卡洛馳股價的表現而很難提前出場,同時也可能損失大部份的本金。所以麻雀變烏鴉的可能性極大。
下圖是四檔連結股票的最近一年股價走勢圖,連動債成立的頭一個月時(2007/10月份),ITXSM, 330HK, CROXUS都是上漲的走勢,偏偏就是有一支COHUS是一路下探,沒想到11月開始,CROXUS像是吃了潟藥,股價長趨直下,直到今日。
為什麼會這樣?這可能得要回頭找發行機構或是網路資料查看有何原因讓CROCS卡洛馳股價一蹶不振。可是你若是看到這四檔股票的三年走勢圖,會被CROCS卡洛馳線圖嚇一跳,再查一下BLOOMBER, 如果2006/2月開始投資這檔股票(股價14元)到2007年9月份(股價55元)獲利了結的話,獲利應該是有4倍以上。那我們可不可以因此更加確認,發行公司根本就是為是這檔股票的避險需求而發行此檔連動債,將CROCS的反轉風險轉嫁給…一般投資人呢?所以,為了個位數比例的利息,卻折損了8成以上的本金,這種報酬/風險不成比例的投資商品,你不應該避而免之嗎?
2008年6月13日 星期五
2008年6月12日 星期四
[+/-] |
點日成金2連動債...還剩52% |
多數連動債的發行機構(像花旗集團、法國興業、瑞士信貸等等國際大型投資銀行)的發行動機,主要就是把它們留在資產負債表上的庫存金融商品,尤其是價格已經高漲的股票或是短期無法流動的股票,將這些股票未來可能下跌的風險包裝成連動債轉嫁給購買連動債的投資人,然後再以行銷話術與利多誘因推售給一般投資南。而一般投資人經常只是被產品說明書上的配發利息比例所吸引,幾乎不明白連動債背後的可能發生的風險程度。透過繁複難解的避險設計(美其名稱為創新的財務工程),倘若發行單位的標的股票或標的指數繼續飆漲,發行單位也繼續保有相關股票的獲利,還有投資人的管理費可收,僅分配一些個位數比例年息給投資人;如果股票小跌賠錢,那連動債的避險機制發揮效果,發行單位毫髮無傷,連動債的管理費照收不誤,但是投資人則受到連動債的避險設計所限制,只能分配很少利息或者下次再來,根本沒的分;萬一市場爆發金融危機、或是全球連動的股災,導致股票大跌,超過避險機制的範圍時,此時鉅額虧損的賠錢風險幾乎全數轉嫁到投資人身上。
這次來看看一檔台新銀行推售的連動債-點日成金2連動債,解讀該連動債的條款,看看是否符合本文一開始陳述的避險原罪。
從其名稱就可推測這是系列連動債券,一般會推出系列的連動債大都是因為銷售績效佳,發行單位樂得收錢,而投資人也可能嚐到甜頭而趁勢加碼。但是這支連動債的近日報價已經跌到只剩52%,從網站上揭露的訊息可知,是因為它的連動標的股票已經觸發下檔條件,所以沒有提前出場的機會。
再細看一下相關的說明,可以知道這支連動債未來到期的本金多寡要看表現最差的股票(瑞穗金融集團)價格來決定。而該支股票在5/29的報價已經跌掉45.4%。所以該支連動債的最新報價才會來到半價打折的境地。
4、任一支股票在評價期間表現不佳低於進場價格,都會使得期待每個月配息的希望落空,這還不算嚴重。2年到期要計算返還的比例得依照表現最差的股價來決定,就算另外二支股價漲翻天,而有一支股價跌到半價,那投資人也只能拿回一半的資金。
從目前的報價來看,投資人確定已經身陷拿不到配息而且也要虧損出場的結果。而我們也得要一再審視並問問自己:連動債的利息真的那麼容易落袋為安,發行單位為何為不自己留著賺就行?結果是不是讓投資人先收到的固定收益配息再拿出來賠,本金也嚴重的侵蝕了。發行單位則是快樂的數鈔票,等著再發行另一檔完美設計、轉嫁風險的連動債。
[+/-] |
BNP 2年 台幣連結六檔歐洲股票連動債 還剩38% |
連動債的經典之作其實不只有石來運轉,經過近日的追蹤與整理,發現到幾乎每家銀行或是有發行連動債的金融單位,也都有跌破50%以上的連動債。今日再來探索另一檔中國信託推售給投資人的ELN(股票連結型連動債)-「BNP 2年 台幣連結六檔歐洲股票連動債」。 根據它的報價網頁該支連動債目前的報價淨值只剩38%左右。
我同樣以手邊取得的產品說明書以及該連動債發生了觸發事件後,該行提供給投資人的訊息內容進行解讀。 1、保本與否:此連動債為不保本連動債,而且有可能發生全部損失的機會。
2、連結標的:BT GROUP PLC(英國電訊集團),ING Groep NV(荷蘭國際集團),Societe Generale (法國興業銀行,就是今年1月份發生交易員因為違法交易衍生性商品,大虧71億美元引爆銀行史上最大醜聞的銀行,同時也是國內連動債通路的重量級供應商),Total SA(法國石油集團),TELEFONICA S.A.(西班牙電信公司),E.ON AG (德國電力供應商)。這個投資組合非常國際化,包括了金融、電信與基礎建設類股,但是選對產業投錯公司的下場,就發生在這個組合中。
3、下限價格:65%期初金額。也就是說在台灣連跌5根停板,或是在美國、歐洲沒有漲跌幅限制的交易所可能一天就到底了…。然後,這支連動債就再也爬不起來…。
4 、配息條件:2年共4次配息,第一年無條件配息共13%,第二年開始就是有條件的配息。第3次與第4次的配息觀察期,萬一有某一支股票跌破了65%,那半年的配息為1%。而且觸發到下限價格,屆時連動債的贖回資金,完全受限於表現最差的股票價格,投資人就處於沒有轉寰的賠錢餘地。
5、提前買回權利:發行單位可以在配息的前一天通知你要將資金還給你,然後省下一筆利息支付費用,將再投資風險轉回給投資人。然後你的理專一定會再誘勸你將贖回的資金趁勢再丟到另一檔連動債中,繼續賭注你的運氣。
6、特殊事件:當連動股票發生了併購、下市等變動,計算代理機構將全權決定連動股票的調整。如果他們要惡意的加入另一檔爛股票,投資人完全沒有資格過問。
結果,當這支連動債的法國興業銀行股票跌破了下限價格,銷售通路也盡義務的通知投資人。收到這份連結標的績效表的時候,讓人很納悶與懊惱的就是法國興業股票跌破了下限價格,就將損失算到投資人頭上,而另一支西班牙電信公司的股票卻了漲了33.27%, 怎麼投資人沒有半點收益?錢…,又流到那兒去了?發行機構沒收?銷售通路瓜分?有誰知道。
大家都認為期貨、選擇權的投資風險最高,原本是用來避險用途的工具,因為具有以小博大的高槓桿效果,價格變化極大,成了投機者的冒險園地,而其中一夕致富與分文不剩的機會是對等的,這就是零和遊戲。但是國內連動債卻是常見以不成比例的報酬/風險的設計,透過順口討喜的行銷DM,包裝了一個讓投資人陷入輸面居多的局,這不是惡劣的詐騙的話,是什麼?偏偏它們是「合法」的投資商品,在「合法」的金融通路被投資散戶接觸到,讓其少了投資的戒心、多了賠錢的遺憾。
2008年6月6日 星期五
[+/-] |
高於淨值換別檔 連動債糾紛有解 …錯! |
金光黨已經利用十幾張你可能看不懂的說明書,換走了你的手中幾十張的鈔票。當他們自認合法卻不合理的賭局被視破後,被迫得將剩餘的錢還給你,以免被抄牌無法繼續營業。
然後,又以狀似誠意補償的提供解決方案,竟是想利用相同的方法與工具,讓你將手上剩餘的錢,換回十幾張你仍然不清楚的說明書。錢…又從你手中溜走,手上持有的還是那些賠率甚高的「連動債」。
這算那門子的補償方案???
-------------------------------------------------------------------------------------
高於淨值換別檔 連動債糾紛有解 【經濟日報╱記者陳芝艷/台北報導】 2008.06.05 03:12 am
銀行連動債接連傳出投資糾紛,除了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已提出補償方案,第一銀行最近也針對投資連動債虧損者提出方案,投資人可選擇以高於淨值的價格,轉換到別檔連動債。
金管會統計,目前僅中國信託商銀針連動債糾紛提出補償方案,且只針對特定連動債。
一銀信託處主管指出,一銀近來針對虧損的投資人提供補償方案,投資人可以用高於淨值的價格,轉換到其它檔保本或不保本的連動債。
[+/-] |
不懂的商品 別再碰了 |
新聞分析》不懂的商品 別再碰了 【經濟日報╱記者 呂郁青】 2008.06.04 05:36 pm
瑞士最大的銀行瑞士銀行(UBS)從去年夏季以來,已認列374億美元資產減值,居歐洲銀行之冠,董事長歐斯培爾(Marcel Ospel)4月因而黯然下台;台灣的永豐金控執行長盧正昕,也將在6月6日提前退休。兩位金融界人士去職,幕後殺手就是不斷推疊、層層包裝的衍生性金融商品。
「專業的陷阱」,國內一家因美國次貸風暴而提列近百億元呆帳的金融機構的主管說,銀行賣不懂的產品給消費者,自己也買不懂的商品。
次貸風暴延燒迄今,大型金融公司宣布的損失與資產減值總計超過3,190億美元,受創最深的花旗銀行虧損410億美元,瑞銀則緊追在後。
歐美金融市場因為次級房貸風暴重感冒,全球包括亞洲市場也跟著打噴嚏,這一切都是衍生性商品惹的禍。
次級房貸經過華爾街金融機構組合包裝後,以票據或是證券的型式,成為各式各樣的衍生性金融商品,並用高利息的糖衣吸引銀行、壽險公司與對沖基金購買。
全球投資人趨之若鶩的購買次貸包裝的衍生性商品,讓各地金融機構「連成一家人」,於是美國失火,其他國家也跟著遭殃,金融市場自由流通的結果,便是一人著涼、全家感冒。
有銀行事後表示,董事會根本對相關投資不知情。更有銀行在發生虧損後,才驚覺自己購買的衍生性金融商品經過層層包裝、連結,竟然與美國次貸有關。
投資風險有很多種,其中最危險的就是不了解商品。針對最近國內的連動債客訴糾紛,銀行常強調投資人應學會「不要買自己不懂的商品」,但就次貸風暴來看,銀行與壽險公司自己也最好謹記別買不懂的商品,日後才能避免類似損失,對股東和投資大眾交待。
2008年6月5日 星期四
2008年6月3日 星期二
[+/-] |
連動債 自然人恐買不到 |
連動債 自然人恐買不到 【經濟日報╱記者李淑慧/台北報導】 2008.06.02 03:15 am
連動債的糾紛沒完沒了,4月底銀行公會訂定自律規範,要求銀行不得賣給資產在新台幣3,000萬元以下的投資人,據了解,金管會擬進一步規範,要求未來連動債不准賣給自然人。也就是說,即使是高資產客戶,也不能買。
金管會官員表示,在國外,連動債幾乎都是賣給專業投資機構,只有在台灣大量賣給自然人。雖然銀行公會的自律規範才剛出來,但還是要訂定一個可長可久的法規,目前研議的方向是不准再賣給自然人。
一般投資人向銀行購買連動債,都是透過指定用途信託,因此,金管會打算重新檢討信託架構,只要透過指定用途信託購買的商品,全都在檢討之列,除了連動債之外,國外有價證券、海外基金等,都會一併檢討,正請信託公會表示意見。
金管會統計,從去年7月1日至今年4月底,銀行端所接到的連動債客訴案共有689件,金額共23.45億元。處理至今,已有540件達成和解,金額共16.39億元,占78%;只剩下149件還在爭議中,金額共7.09億元。
雖然在金管會統計中,只剩下22%的連動債糾紛還在處理中,連動債的糾紛卻沒有逐漸消褪,反而愈演愈烈。
依據金管會的資料,針對連動債糾紛,目前僅有中國信託商銀提出補償方案,但只針對「石來運轉」一檔連動債。至於其他銀行,則從未提出補償方案。連動債投資人的虧損,都由投資者自行承擔。
銀行銷售給散戶的連動債出現嚴重虧損,銀行沒有任何賠償。不過,銀行以自有資金購買連動債相關商品,卻跨海要求投資銀行賠償。
最近銀行局內部耗費很多心力在處理銀行與客戶之間的連動債糾紛。官員私下表示,銀行、客戶都是各說各話,很難協調出結果,如果真的無法達成共識,也只有訴訟一途。不過,目前為止,尚未有任何一宗連動債訴訟有判決結果,銀行局也很關心到底法院的裁定會偏向哪一方。
銀行局官員表示,目前銀行局所接受的投訴案件中,投資人都有舉證困難的問題,雖然指責銀行在銷售過程沒有告知風險,卻又無法拿出證據,要求獲得賠償似乎有點困難。
[+/-] |
為錢不為人 只怕管不動 |
客訴風波》為錢不為人 只怕管不動 【經濟日報╱記者呂郁青】 2008.06.02 03:15 am
主管機關祭出一條條規範要求理專執行,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只要財富管理的銷售導向不變,理財專員、理財顧問,就很難真的站在客戶角度「理財」。
每次一波申訴潮後,主管機關就出面訂出一大堆新規定,這次爆發連動債風波後,主管機關要求銀行業者要先了解客戶,請客戶先填寫問卷,由銀行為客戶分級再銷售適合商品,但是有用嗎?
不少人有此經驗,問卷調查出來,結果顯示自己是風險承受度低的客戶,理專還是會私下叫客戶重填一張問卷,再「技術性指導」客戶怎麼填寫答案,這樣銀行對客戶的分級,就會從「保守型」投資人變成「積極型」投資人,可以去買風險高的商品。說到底,還是因為理專為賣東西而賣東西。
理想中的財富管理,是理專或理財顧問站在客戶的角度,為客戶資產做最適合的配置,並時時追蹤、調整。但放眼台灣所有的財富管理銀行,理專的考績與獎金制度,最大收入來源,都是銷售商品愈多,手續費與佣金就愈多。
只要考績與考績制度不變,就算主管機關形式上再多要求,理專還是有對策可以因應,唯一從根本的解決方式,只有將客戶資產成長與否,與理專的收入全然綁在一起,才有可能讓理專真正將客戶的資產視為自身財產,好好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