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理財網 2008/08/28 【經濟日報╱記者陳芝艷/台北報導】
資金用途、可承擔風險、有無能力選擇替代工具
不少在前波股災時投資連動債慘賠的銀行客戶,近來紛紛被銀行理專詢問是否要把已經虧損的本金再轉換成另一檔組合式商品,理由是轉換後等個幾年便有機會回本。對此,行庫財富管理部主管建議,客戶可以資金用途、可承擔風險和有沒有其它替代工具等三項原則評估。
由於不少銀行供客戶轉換的連動債,期間都在五年、七年,甚至十年左右,台銀財務部主管指出,客戶一定要拿閒置資金投資,如果是借貸或者之後生活必須資金,屆時要中途解約,可能又得面臨虧損命運。
至於可承擔風險,包括匯率波動風險和發行債券機構的信用風險。合庫銀財富管理部主管指出,連動債的投資契約上都會有「不保證發行機構風險」等文字,由於轉換的連動債期間很長,普遍在五年以上,如果期間市場又發生次貸這類金融風暴,發行機構能否「挺」得住,也是要考量的因素。
此外,如果銀行號稱提供客戶轉換的連動債在較短期間內即可回本,表示債券的收益率較高,但風險相對也會較高,投資人必須特別留意。
最後,則要評估自己有沒有能力選擇其它的投資工具。台企銀財富管理部經理盧坤發說,連動債若虧損40%,投資人想要再回本,新商品的漲幅必須達66%以上,如果比較市場各類投資工具的波動度,不少連動債都不及股票、基金,投資人也可以考慮把虧損的資金拿來買股票或基金,有機會比購買連動債在更短時間內回本。
2008年8月28日 星期四
[+/-] |
轉換商品前 要再「三」評估 |
[+/-] |
組合商品慘賠 銀行幫你「喬」 |
‧聯合理財網 2008/08/28 【經濟日報╱記者洪凱音、陳芝艷╱台北報導】
今年以來的股災,讓不少組合式商品投資人虧損,為了維持與客戶的關係,不少銀行特別提供彌補方法,包括財富管理商品手續費折讓、連動債客戶可以較高淨值轉換到另一檔連動債等,包括合庫銀、華南銀、一銀和萬泰銀等,最近都對組合式商品虧損的投資人提供手續費折讓。
合庫銀的做法,是只要投資人虧損超過10%,在一定期間內,再購買合庫銀的任何財富管理商品,手續費可以較一般貴賓戶再打折;華南銀也有類似做法,提供虧損到一定程度的客戶手續費折扣,如原本申購基金手續費五折,但對於虧損的客戶可以再打到三折或3.5折。
一銀則是針對虧損的投資人提供特殊補償方案,即可以用高於淨值的價格,轉換到其它檔保本或不保本的連動債。舉例來說,一檔連動債從淨值百元以上跌到60元,一銀會再提供新的連動債供投資人選擇,而且是以100元的價格當成投資成本。除了提供投資人轉換的機會,連動債每年約2%至3%的交易費,一銀也完全不收。
台銀銷售的連動債都是以保本型為主,且檔數很少,並無相關糾紛。但台銀承作了不少雙元貨幣商品,如果投資人的本金在商品到期時被轉換成弱勢貨幣,台銀會針對這群客戶再提供一檔以弱勢貨幣為投資本金的雙元貨幣,並設計成有較高機會在商品到期時轉換成投資人最剛開始投資的幣別。
此外,為配合投資人上一檔商品被轉換成另一種外幣、本金減少的情況,台銀會適時調降投資門檻,以符合投資人需求。
至於之前曾被投訴到金管會的萬泰銀,則是以提供優惠定存方案的方式挽留客戶。理財專員私下表示,通常會承諾給予客戶兩個月2.9%的定存利率加碼,比1年期定存利率還要高;若客戶選擇將剩餘資金轉換成基金或其他金融商品,不但轉換費全免,後續基金也免手續費,目的是撫平客戶的心情,避免客戶將資金轉移出去。
[+/-] |
買結構商品 搞懂「稅」事 |
2008/08/28 【經濟日報╱記者呂郁青/台北報導】
想買結構式商品,得先看看發行的機構,免得隔年意外收到財產交易申報單。
愈來愈多民眾向金融機構買結構型商品投資,但去年開始,已買了好幾年結構商品的小王,突然收到好幾張報稅單據,向銀行理專詢問後才知道,原來跟不同發行商購買的結構型商品,竟然有不一樣的課稅方式。
在結構式商品課稅新制上路後,許多人搞不清楚為什麼跟銀行買的不用課稅,跟券商買的卻要課稅。銀行主管解釋,結構式商品分為三大類,由國內銀行與券商發行的結構商品都得報稅,但由海外投資銀行發行、連結國外標的的結構商品則免稅。
根據玉山銀行的解釋,結構型商品(Structured Notes)又稱連動式債券,是指透過財務工程技術,針對投資者對於市場不同預期,以拆解或組合衍生性金融商品,包括股票、一籃子股票、指數、一籃子指數、利率、貨幣、基金、商品及信用等,搭配零息票券的方式,組合成各種報酬型態的商品。
結構型商品其實泛指結合固定收益產品,如定期存款或債券及衍生性金融商品,例如選擇權的投資工具。
由於發行機構與連結標的都各分為國內外業者,銀行主管指出,簡單區分原則是,國外不用課稅,國內要課稅。
境外發行機構且連結海外標的連動債,由於海外所得課徵最低稅負可能延後一年,因此目前國內民眾在一般商業銀行申購的連動債仍然免稅,不需申報所得,也無法申報所得損失來扣抵未來三年的財產交易所得。
但國內銀行發行存款加上選擇權的組合式商品,除了利息所得要申報,有賺錢也得申報財產交易所得。
稅法規定,民眾每年享有27萬元的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納稅義務人本人、配偶和受扶養親屬的利息收入都共用這27萬元的額度。
而國內券商發行保本型、股權連結型這類結構型商品也要課稅。民眾必須在連動債的契約到期後,將契約期間內轉取的收入,像是分配收益、提前解約金以及到期結算金額,扣掉原始投資金額、手續費等成本及必要費用,有賺錢就必須申報財產交易所得,賠錢也可以在報稅年度和以後三年扣抵財產交易所得。
2008年8月27日 星期三
[+/-] |
「勸你別買連動債」- 系列專輯 |
- 什麼是連動債?
- 連動財富?連動債?(上) by 馴錢師財商訊息40期
- 連動財富?連動債?(下) by 馴錢師財商訊息41期
- 保本型連動債與不保本型連動債
- 利率型連動債
- 透視連動債》摸熟債券 避開投資風險 by 經濟日報
- 透視連動債》價格、流動性、匯率 都藏風險 by 經濟日報
- 透視連動債》不保本型 看準牛市才投資 by 經濟日報
- 買連動債 認清收費陷阱 by 經濟日報
- 買了賠錢連動債,怎麼辦? by 李雪雯
- 「3年期美元羅氏農產品指數」連動債
- 「石來運轉」連動債
- 「BNP 2年期 連結六檔歐洲股票」連動債
- 「點日成金2」連動債
- 「麻雀變鳳凰」連動債
- 連動債效益追蹤-中國信託篇
- 連動債效益追蹤-中國信託篇 -2
- 澳幣連動債......思之慎之 by JEC
- 澳幣連動債系列2 買回權的陷阱 by JEC
- 澳幣連動債的投資關鍵 by sharlinliao
連動債自救會街頭遊行 by 公民新聞平台
雷曼三部曲--連動債.連動災(1/2) by 公民新聞平台
雷曼三部曲--連動債.連動災(2/2) by 公民新聞平台
壹周刊報導:
一、連動債受害人血淚控訴
二、解剖連動債、細說從頭
三、破解銀行話數陷阱
四、買連動債嚴陣以待
五、你的理專夠格嗎
今周刊:
一、理財、謊言、大黑幕
二、高風險當定存,1700萬蒸發
三、扳倒銀行備齊文件
中天頻道_Money我最大:「連動債慘賠誰的錯?」
一、連動債問題多
二、連動債不當推售
三、說明書已簽名如何自救?
四、痛定思痛:主管規範補救與投資人自我教育
非凡新聞台_只要錢長大:「連動債大吸金 安全與風險何在?」
一、連動債糾紛不斷
二、條件式保本(就是不保本)
三、連動債連結標的有那些?
[+/-] |
連動債風暴過後的理財新贏家 |
今周刊608期2008/8/13 撰文:劉俞青
過去,很多農夫不敢吃自己種的作物,因為他自己最清楚這些蔬果、稻米裡,含有多少農藥殘留和有害人體的化學物質。如今,如果說金融從業人員也不敢買自己財富管理平台上賣出的金融商品,又代表什麼?
今年,《今周刊》第二度舉辦的財富管理大調查中,我們有了以上的發現。在調查中,我們透過各種面向,試圖釐清去年財富管理產業中最重大的事件——連動債的全貌;卻意外發現,所有在財富管理平台上購買連動債的各行各業中,就屬金融業從業人員購買連動債的比率最低,這些「不吃自己種的菜的農夫」,心態頗令人好奇。
事實上,早在三年前,連動債剛剛在台灣上市之際,就曾經在金融業內造成一波搶購風潮;許多銀行員都自掏腰包跳下來買,甚至還有銀行出現限制行員購買額度的情形。但很快地,這波「流行風潮」就趨於平息。
針對這個特殊現象,中華民國財金智慧協會執行長周幸娟解釋,連動債不是不好的金融商品,業內人貼近市場,按理說,更比一般人看得清連動債這項商品的面貌,但如果發現近距離都還搞不清楚產品的風險、機率等面貌時,可能就會縮手不買了。
「當然,手續費的高低也可能是另一項關鍵。」周幸娟說,比起一般人商品買完都還搞不清楚自己到底付了多少手續費,金融業人員熟悉整個價格結構,「對連動債三到六%不等的高手續費,可能就會敬謝不敏」。
無論如何,相對在烈日下拿著抗議紅布條,在銀行前靜坐抗議的連動債自救會而言,銀行大門之內的金融業自己人卻不買連動債。或許正是連動債事件延燒至今,一個不大不小的諷刺。
銷售對象錯誤 產生大風暴
連動債因為理專與銀行在告知上不夠周延,導致投資人必須面對難以承受的虧損。針對這項去年財富管理產業最重大的事件,本刊再度與世新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教授郭迺峰合作,進行第二屆的「財富管理銀行評鑑」。從銀行、理專到客戶三份問卷中,試圖尋找連動債的全貌,包括過去一年,連動債究竟都賣給誰、要具備什麼條件才能買連動債賺大錢。
經過調查,我們赫然發現,連動債會產生這麼大的風暴,甚至演變成社會問題,關鍵恐怕就在理專沒有把商品賣給「對」的人。
郭迺峰分析,無論保本與否,連動債的風險屬性多半不低;但攤開這次的調查,卻意外發現,除了知之最深的金融業不買之外,買最多的竟然是最需要追求低風險商品的退休人員與家管,無怪乎會產生巨大風暴。
同樣的問題也發生在投資人的屬性上。調查發現,保守穩健型的投資人多半會買連動債,反倒是積極型的投資人傾向少買,再度印證理專沒有把連動債賣給「對」的人。
理專為什麼會如此做?一位不願具名的銀行財富管理部主管說,理專在龐大業績壓力、與同儕激烈競爭下,「很容易直接拿身邊最方便取得的客戶就近推銷」,這正是這次風暴的起火點。周幸娟也說,理專首先向「接近定存」的客戶身上尋找業績,這些高度定存傾向的客戶,與連動債屬性本來就有落差;未來,銀行應徹底落實投資人屬性調查,才可收釜底抽薪之效。
調查中,我們依反向的邏輯,將購買連動債並且最後獲利出場的樣本解析,試圖從中勾勒出獲利族群的輪廓。
越有錢 才能賺得越多?
結果再次證明,投資屬性和連動債的產品特性如果相符,確實是勝出的關鍵因素之一;此外,越有錢的民眾,賺錢的機率也越高,五百萬元以上資產規模的獲利機率超過六成,幾乎是資產在一百萬元以下的三倍。
富邦銀行財富管理部協理蔡孟娟說,高資產客戶身邊原本就有更豐富的資源,如果銀行與理專都願花更多時間更清楚解釋產品特性,獲利機會當然較高。
當然,第一線接觸客戶的理專,還是獲利關鍵。理專有沒有過度積極行銷、有沒有充分告知風險,都高度影響投資人的決策,決定最後手上連動債能否獲利的重要因素。
因為受到連動債事件的影響,以及全球股市邁入空頭的拖累,今年的《財富管理銀行評鑑》,客戶的滿意度較去年明顯降低了,尤其是對報酬率的滿意度或服務滿意度上,比起前一年出現至少二成以上的落差。
2008年8月26日 星期二
[+/-] |
連動債慘賠…記得要抵稅 |
連動債慘賠…記得要抵稅 【經濟日報╱記者呂郁青╱台北報導】
今年爆發許多連動債慘賠案例,別只是自認倒楣,而忘了申報財產交易損失。銀行理專發現,大部分的客戶都不知道,若合計當年所有財產交易,結果出現損失,可以申報所得稅扣抵,如果今年扣不完,以後三年如果有財產交易獲利仍可扣抵,減少稅的負擔。
大家都知道買股票賠錢不能抵稅,這是因為依照現行稅法,沒有投資損失的扣款項目,但是除了投資之外的財產交易,包括房地產、結構式商品,都可以申報財產損失,未來三年內若有財產交易獲利可以相抵掉。
最常見的是連動債與雙元貨幣商品,雙元貨幣是指結合外幣存款與選擇權,看對方向可以賺取定存利率數倍以上的利息,若看錯方向,則必需抱回弱勢貨幣,或是直接換回新台幣。
如果當年度投資雙元貨幣獲利,就可依照銀行開立的所得憑單分別以利息所得以及交易所得彙計單,分開申報個人綜合所得稅。
若財產交易扣掉利息,還是賠錢,就可以申報損失,而且不限單一家銀行、單一商品。假如王太太在A銀行買雙元貨幣賺了40萬元,但在B銀行與C銀各損失了35萬元,當年度合計財產交易就是損失30萬元。
中信銀財富管理處處長隋榮欣說,依據所得稅法規定,納稅義務人及其配偶、扶養親屬如果有財產交易損失,可以扣抵當年度的財產交易所得,如果當年度不夠扣抵,可以在往後三年的財產交易所得中扣除。
財產交易所得的計算,需舉證該財產的持有成本及相關費用,如果無法列舉持有的成本及相關費用,依法就必需依照財政部規定設算,例如台北市財產交易所得,就是依照房屋評定現值的29%計算。
另外,理專也提醒,財產交易所得是賣價扣掉買價,還可以再扣掉所有改良費用,例如裝修費等,若能舉證,還可以再減少一部分稅賦負擔。
至於雙元貨幣則是以結算日本金扣掉交易日本金,再扣掉利息所得,才能算出財產交易所得或損失。
[+/-] |
保本連動債 三潛在風險恐蝕本 |
保本連動債 三潛在風險恐蝕本 2008-08-26 工商時報 【李國煌/台北報導】
今年下半年以來,銀行銷售連動債,全面吹保本風,不過,銀行主管指出,即使是保本連動債,投資人還是有三大潛在風險,可能會蝕本。
銀行主管指出,今年下半年,保本連動債當道,各銀行紛紛打著保本招牌,銷售連動債,只是,即使是保本連動債,也有潛在的「蝕本」風險。
一、信用風險。
發行連動債的金融機構,本身發生狀況,導至被其它銀行接收,甚至倒閉,一旦發行連動債的銀行,因為本身經營出狀況,被其它銀行接手之後,持有連動債的投資人,債權是否能完全獲得保障,無法確定。連動債的發行機構倒閉,問題將會更大,持有連動債的投資人,恐怕權益不保。
銀行主管說,承平時期,投資人對連動債發行機構,比較少觀注,但是,目前是金融市場風雨飄搖時期,投資人除了比較收益率高低,更必須多加了解,發行機構的景況。
二、中途解約風險。
銀行主管指出,所有保本連動債都有一項條件,持有到期才保本,一檔3年期的保本連動債,投資人如果持有1、2年之後就要贖回,淨值恐怕會被打折,買進保本連動債,中途解約還是不保本。
三、匯價風險。
銀行主管指出,目前,外幣保本連動債所保的「本金」,是以外幣做為基準,也就是說,屬於外幣本金保本。
如果投資人原本是以台幣買外幣,再買進外幣連動債,持有連動債到期之後,將外幣換回台幣,是否能兌換回原有的台幣金額,銀行無法掛保證。
例如,1美元兌換33元台幣時,買進3萬美金連動債,投入99萬台幣,連動債到期時,至少拿回3萬美元,外幣保金保住,但是,如果台幣升值到31元,所拿回的3萬美金,只能換回93萬台幣,仍然侵蝕到台幣本金。
另外,銀行主管指出,有些保本連動債並不保息,如果連結的標的、條件不如預期,投資人可能只能拿回本金、沒有利息,損失機會成本。
2008年8月20日 星期三
[+/-] |
初探Man Investments保本型商品 |
就一位「想賺錢又怕輸錢,喜歡自行找尋投資機會」的投資人而言,國內金融機構在網站資訊的查詢方便性與揭露齊備程度,都無法滿足連動債投資人的「知的權利」,僅僅符合單一產品「可看可查」的低標準,真是不夠friendly。
上次以中國信託與Man Investments旗下的保本型商品進行粗略的比較統計,後者在產品發行數量、產品投資績效、產品存續期間都是遠勝過於國內銷售連動債的金融大戶。這次我原本計畫再進一步的統計比較兩者在1999/01/01至2008/07/31期間的每一個年度所發行的基金數目及其目前績效狀況,藉以比較了解兩者在歷經上一次的多、空市場循環的期間所推售的保本型商品績效,如今再度來到熊市的窘境,它們的表現是否真的做到足以堪任投資人所託付的「保本」重任。
不過,要從中國信託網站找出保本型商品的發行時間基本資料,並沒有任何檢索功能可用,必需一支支點選才能看到。查一筆資料的時間要3~5分鐘,若是加上眼花手背的額外時間,我得放棄二天幹正事的時間才能完成。我放棄了這個探尋中國信託188支保本型連動債的發行日期的任務,好學不倦真的不適用在此環節上,因為只有21/188的比例是賺錢的產品,最好的淨值績效才只有125%,僅達1/4的投資資本額,誘因實在太低。反觀Man Invesetments 網站中有高達129/156 的賺錢產品,花時間鑽研才較有吸引力。所以我改以直接從Man Invesetments 網站上查詢並彙整仍在存續期間的156支保本型商品中,依「成立日期」為索引,將1999/01/01至2008/07/31期間的每一個年度所發行的保本型基金數目及其目前績效狀況彙整檢視一番,意欲確認它目前網站所展示報價的129支保本又達到賺錢效果的基金,究竟是一堆美麗的意外數字,還是建基於嚴謹平穩的投資專業所呈現的績效?
以下便是彙整相關資訊的彙整表:
接下來就是要解讀這些績效數字的對投資人的意義了。
如果,投資要獲利真的只能靠手氣,又得要提高獲利率,到Man Investments 網站等待它們發行的保本型商品是個不錯的選擇。1999年至今該公司已發行的保本型基金,若是投資人曾經持有過1999年到2002年間所發行的任一支保本型基金,最差的年複合報酬率都還有3.3%,如果運氣好一點,年複合報酬率8%以上,也是機率很大。而這段時間,正好面臨股市的科技泡沫所造成的空頭趨勢,也是保本型商品最為誘人的時機。它們的保本型基金倒也沒有讓投資人失望,累積報酬率都比當時同樣進入股市、債市而長抱不變的投資人要好。
但是在2003年~2006年,要選到投資績效打敗股市與債市的基金就需要有點運氣。這段時間發行的保本型基金,有75%基金的CARR都是正值,但是最好的保本型商品的CARR(年複合報酬率)績效與最差的保本型商品的差距則拉大到23%左右(2006年)。2007年至今所發行的保本型基金績效就比較平均,淨值高於發行面額與少於面額的基金數各佔50%左右。
整體而言,它們所推售的保本型基金,都有很大的機會讓投資人可以從投資市場站在保本的起點並且發揮穩定增值的效果。
2008年8月18日 星期一
[+/-] |
Man Investments保本商品 V.S 中國信託保本商品 |
2007年7月以來,美國次級房貸金融風暴的陰影一直籠罩全球投資市場,隨著油價飆升,原物料價格漲勢不停,通膨壓力日益沉重,許多國家央行在「救經濟」vs 「壓通膨」的選擇中採取升息政策,利率上揚趨勢明顯。經濟金融情勢大變動的環境下,各國股市全面重挫15%、30%比比皆是,在利率走揚的情勢中,債券價格也呈現跌勢,投資人布局股票、債券全面虧損。在未來市場行情十分不明確的情況之下,追求高收益的投資人也是調整投資步調保守應對,挑選穩健、簡單、經得起市場考驗的投資標的。「保本」,順理成章成了投資人戮力追求的投資高目標,尤其是近期各大經濟體終究在股市表現疲弱不振掉入熊市後而陸續發佈陷入衰退的警訊之際,抗跌程度的績效比較成了投資商品的評比標準,保本與否也成為選擇投資市場的必要條件。
照理來說,國內的金融機構絕對會把握此時金融市場動盪不明之際,全力推售「保本型」連動債,藉以拉攏無法理性判斷投資市場循環常態而一心求取「保本」的散戶投資人。但是去年一連串連動債失利的惡耗仍迴盪在投資人心中,而主管機關趨嚴管理的銷售規範也尚在有效威嚇的觀察期,所以近期國內金融機構發行的連動債聲勢已經不若過往如大浪來襲的令人注目,但是「保本」題材依然有誘因做為銀行理專保全業績的突破點。從國內信託公會的最新統計來看就能知道:2008年第一季連動債投資金額衰退3.2%,到了第二季,連動債出現反轉,比第一季增加0.36%,有8,828億元,其中保本型金額大幅增加6,420億元,但非保本型的連動債金額持續衰退至2,407億元,且縮水幅度從7.7%擴大到8.3%。
目前時值景氣不振的環境,「保本」連動債就真的值得投資人掏錢投資嗎?我個人認為好的保本商品應該符合三項基本要件:
1、確實保障實質本金,而非僅是名目本金,也就是要能勝過通膨率才有意義,不然投資人將資金放在銀行定存豈不是萬事OK。
2、商品的報價透明度要好,讓投資人可以隨時上網查詢真實價格,並且知道價格變化的緣故,同時也可以讓投資人看到該保本商品目前的規模變化而不是僅僅靠著一張對帳單的數字牽動投資人的情緒。
3、沒有提早贖回條款。因為之前研究過的多種類型連動債,幸運投資人就算是慧眼獨具買到表現搶眼的連動債,卻因為發行單位執行「提早贖回條款」而讓獲利中斷又得面臨再投資風險。或許發行單位會再發行相同連動標的的連動債,但是配息條件與贖回條款又將修改成有利於發行單位的條款。
比較一下國內保本連動債的發行機構與國外發行機構的保本商品績效,我仍以中國信託銀行目前可找到的連動債資料為據,因為從量化的選擇角度,論發行數量、發行種類及媒體報導頻率來看,將中國信託視為國內連動債相關商品的大盤商是無庸置疑,而且它的網站資料也算齊備。可是單就「100%保本」的商品來看,中國信託的保本商品整體績效仍舊落後Man Investments的保本商品。
中國信託的連動債報價網的公開資訊可看到324支仍在存續期間的連動債的報價,若將其區分為「100%保本」與「非100%保本」的兩大類,前者佔188支,這188支100%保本連動債2008/08/08最新報價總值超過100%的數目卻僅有21支(表列如下,其中5支還是連結到Man Investments旗下的管理期貨基金)。
在Man Investments 網站中登入capital protected 的區域後,包括組合基金、單一策略基金、保本型基金共有229支基金。若以「保本商品」為條件共列出仍在存續期間的156支保本型商品。而最新報價績效大於0的基金數目共有129支。其中投資績效大於100%的數目共有16檔,它們的年複合報酬率都在8%以上,而且成立發行的時間都在2000年左右發行的保本基金。
很明顯的,要能真正達到保本效果,還能有增值效益並且可投資年限又不會中途間斷的選擇比較之下,中國信託所發行的保本型連動債不論從發行的質與量都無法和Man Investments的保本型商品等量齊觀。
2008年8月12日 星期二
[+/-] |
爭議趨緩 保本連動債買氣回溫 |
爭議趨緩 保本連動債買氣回溫 【經濟日報╱記者邱金蘭/台北報導】 2008.08.12 11:08 am
第二季國人投資連動債等國外有價證券金額回升,除了非保本型連動債持續衰退,透過特定金錢信託投資其餘國外有價證券金額同步成長;至於國內證券投信基金的投資,則因台股表現欠佳,首度出現衰退。
受去年底以來連債券投資紛爭不斷等因素影響,今年第一季國人透過特定金錢信託投資國外連動債金額首度衰退,連帶使得投資國外有價證券的額度跟著縮水。
但第二季開始,國人投資連動債等國外有價證券的金額再度回升。
根據信託公會最新統計,今年第二季,透過銀行特定金錢信託投資國外有價證券金額達3兆3285億元,從第一季的衰退1.1%,轉為成長0.97%,但仍低於去年底的3兆3334億元。
其中投資國外基金、股票及債券的金額都增加,只有非保本型的連動債持續衰退。
受連動債紛爭頻傳影響,第一季連動債投資金額衰退3.2%,到了第二季,連動債出現反轉,比第一季增加0.36%,有8,828億元,其中保本型金額大幅增加6,420億元,但非保本型的連動債金額持續衰退至2,407億元,且縮水幅度從7.7%擴大到8.3%。
信託業者表示,保本型連動債回升,可能與這段期間銀行多推出保本型商品有關,由於國內資金仍充裕,在連動債投資爭議趨緩後,投資保本型連動債等海外有價證券金額也隨之增加。
反觀,特定金錢信託投資國內有價證券情況,則不如國外有價證投資。第二季特定金錢信託投資國內有價證券金額6,113億元,首度出現衰退,其中以投資國內證券投信基金衰退8.04%最多,金額降為5,979億元。
信託業者表示,由於第二季台股表現不理想,連帶使投資國內有價證券規模跟著縮水,包括投資股票型、債券型和平衡型基金均呈現衰退,只有指數型、貨幣型基金仍持續增加。